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奇石化石 > 蜜蜡 > 密腊的介绍

密腊的介绍

密腊矿物名。一名“金珀”。与琥珀同类而色淡。《通雅middot;金石》:“琥珀色赤曰血珀,从云南来;而淡者曰金珀,曰密腊,皆从闽番舶来。”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只是蜜蜡呈不透明状或半不透明状,而且蜜蜡形成颜色与呈半透明的琥珀不同,因含琥珀酸较高所以不透明,所以人们就叫它蜜蜡,所以真的蜜蜡的功能与琥珀一样,蜜蜡戴久了因人体温的关系。琥珀酸减少会慢慢变成透明的琥珀。

密腊是三千万至一亿二千万年前生长的古代针叶树、松树、杉树丛林的分泌树脂(resin/copal),属地质学上所称的始新世纪,因受天气骤变及其他自然灾害刺激,引发自我保护,分泌出大量透明,粘度极强的树胶或树脂,经地壳变动,被埋在泥土、冰川、沼泽、海底经年累月而形成化石。密腊的矿物成份较琥珀丰富,含琥珀酸较多、色感似玉、质感似密似腊,色彩缤纷而富无穹变化,以黄色最为普遍。现在人类已唤醒了这色彩缤纷的树脂化石,它已悄悄地在宝藏宫殿里修炼了大约一亿年,经过了日晒、雨淋、水蚀、风化、火烧的考验,现正流衍出无偿的爱。而古人所说千年琥珀、万年密腊的说法是错误的。而琥珀,其年份不足,色彩亦较单调,内含矿物亦较小,琥珀可受热而溶化,故琥珀之仿制与加色亦较容易。很多人误会密腊出产於西藏,其实西藏并没有密腊产的,只是古时的西藏人较多佩带密腊,而早年从西方朝贡密腊到西藏供教徒作念珠用。密腊出产地方有多明尼加、伊朗、摩洛哥、非洲、缅甸、西西里岛、波罗的海、德国、芬兰、丹麦、阿富汗、罗马尼亚、波兰、巴基斯坦、不丹、泰国、意大利.....等地。密腊摩氏硬度约1.5-2.5度,相当於人指甲的硬度,比重在1.02至1.65之间,加热至摄氏200度至280度时会瞬间变红变黑起星,其折光率大约为1.54,内含67%至2.6%的硫化物及一种挥发性油的混合物,它符合一般化学式C10H16O,内里更含著无穹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琥珀里的贵族,蜜腊。

什么是蜜腊。

蜜腊就是琥珀的一种。不透明的琥珀,传统上习惯称之为“密蜡”。如果说琥珀是一瓶蜂蜜,那蜜腊就是底下沉积的那一层。我们还常碰到有关蜜腊的其他名称。

老蜜,指出土年代久远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

小蜜,指新出土的不透明琥珀。红橙色较透明。

蜜腊是琥珀里的贵族。喜欢琥珀的人最终都会迷上蜜腊。迷上它的质感,迷上它的色泽,迷上它的千变万幻。

化学特性:主要成分松树脂,化学式C20H32O2,摄氏150-180度软化,250-375度完全溶化,375度以上燃烧。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溶解度16-23%。

物理特性:非晶质体,无固定内部原子结构和外部形状,折射率介乎1.54至1.55,比重1.05-1.10,摩氏硬度2-3度,摩擦有电气效应,呈树脂光泽。

描述:据地质学研究,远在三四千万年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的松柏和枫树脂经过地质变化石化而成。地质变化使得不同外部环境和物质成分构成蜜蜡的许多不同品种和色彩缤纷的玄妙变化。蜜蜡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珍贵宝物。它的产生形成需经千万年,其间历尽沧桑磨练,又令它增添了无数瑰丽的色彩,万千变化。蜜蜡的神奇变化,使它几乎无一雷同,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它的纹理会随着与人体的接触而每每改变,就象翡翠会变一样,蜜腊也是无限神奇。。每每予人一番惊喜。蜜蜡肌理细腻,触手温润,烫贴人心。

故以为,人一生之中,最好能至少拥有一件蜜蜡,以作怡情、美饰、防病治病、修养身心之物。

蜜腊怎样辨别真伪。

蜜蜡辨真伪的方法由古至来只有火烧测试法,其它坊间所述的测试方法对蜜蜡来说绝对不适用,多本有关蜜蜡的著作中亦有记述,当珠子火烧时出现变红(近似与血色的深红)并有起星现象,方为蜜蜡。而坊间的误传之盐水测试法,只适用于琥珀(Amber),并不适用于珍贵的蜜蜡,琥珀浮的原因乃琥珀之密度较细,故于饱和盐水中会飘浮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塑胶也会浮水,发泡胶便是一例。若不方便火烧,可用一根细针,火烤热后刺入蜜蜡或琥珀,然后趁热拉出,若产生黑色的烟及一股带着松香气味的就是真琥珀。若是冒白烟并产生塑胶臭味的是塑胶合成的赝品,另外在拉出针时,会“牵丝”出来的是假琥珀,真品则不会。用40倍以上的体视显微镜观察密蜡,你会发现全是很细小气泡。琥珀和密蜡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物理结构不同而已。

蜜蜡可火烧会熔吗。蜜蜡并不能熔,因蜜蜡当遇高热时,她的表面只会出现炙痕,不能溶解,故不能改变她原有的色彩,一些稀有品种的蜜蜡已显得越来越珍贵。而琥珀当遇热时却能熔解,故能改变色彩,出现很多压制琥珀等类别的珠子。

蜜蜡有多少色彩。蜜蜡的色彩众多,犹如色彩缤纷的花朵,例如经典蜜蜡品种蓝雪山、金丝绿、樱桃红、青金沙等色彩曼妙美丽,而坊间所指只有数种色彩的,那只是琥珀而已,因琥珀多呈黄啡等色。

分享到:
更多>>古玩鉴定
更多>>古玩知识

猫睛石,矿物名称为金绿宝石。由于其内部含...[详细]

更多>>资深藏家
更多>>拍卖展会
网站首页 | 古玩资讯 | 古玩前沿 | 古玩热点 | 国内新闻 | 国际新闻 | 古玩动态 | 古玩政策 | 古玩研究 | 古玩产业 | 考古发现

Copyright 2003-2013 gu-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古玩网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1510106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