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和鼻烟壶并不源自中国,但从西方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被发扬光大,几乎成了中国独有的工艺品。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长期使用也不会变质,且携带方便,瓶子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从皇帝到民众的喜爱。
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鼻烟系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後,加工转化後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康熙年间(1662年至1722年),在皇帝的授命下,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开始制作鼻烟壶。受欧洲艺术的影响和启发,早期的鼻烟壶多采用玻璃材质以及铜胎画珐琅工艺,并在当时入职清宫的欧洲艺术家的监制下制作。在接下来200年的不断发展中,鼻烟壶的材质逐渐扩大到包括几乎所有可用的材质,比如玉石、瓷器、象牙、漆器、金属等等,并将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融入其间,规格形制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被视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艺术表现的集大成者之一。特别是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制作的鼻烟壶,小巧雅致、工艺精湛、艺术风格脱俗,被世人所珍视。
到了19世纪,鼻烟和鼻烟壶的使用已经普及到了清代社会几乎各个阶层,甚至成为了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鼻烟壶不仅是实用品,也成为了个人的装饰物、佩戴品,以及相互馈赠的贵重礼品甚至赏赐物,彰显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高雅脱俗的品位。当然,从这些鼻烟壶的技术和艺术风格中,我们也可看出其所反映的中西文化的紧密接触与融合。
猫睛石,矿物名称为金绿宝石。由于其内部含...[详细]
Copyright 2003-2024 gu-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古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