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成都古玩市场的几次搬迁发展,草堂寺古玩市场的玩家老黄深有感触。上世纪70年代的古玩市场,虽然都是地摊买卖,但古玩品种已超过了最初的古钱币与邮票,各类陶瓷、玉器、石雕、铜器等逐渐进入市场。因这个自发的市场交易量大,货物丰富,甚至一些国家保护文物也流转在玩家之间,一度造成了国家文物的流失。对此,成都市工商、文物管理等部门联合牵头,决定对市场进行规范。
1994年,古玩市场从游泳池迁移到了文化公园内的二仙庵。有关部门开始对古玩市场内的文物、交易秩序等方面进行监管,使国家文物得到妥善保护。1997年,随着古玩玩家队伍的扩大,加之城市建设,古玩市场再次搬迁到现在的杜甫草堂附近。市场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的培养后,市场年交易额很快突破亿元大关。这里经营着玉器批发、精品古玩、家具、书画、工艺美术产品和旅游产品等项目,其中仅玉器批发商就多达200余家,被国家文物就在古玩市场日渐红火的时候,与市场一墙之隔的杜甫草堂,因一起排水管道铺埋事件,再次打破了平静。
2001年,杜甫草堂在其北大门东侧铺埋排水管道,意外发现了唐代瓷器残件。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进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不仅发现了大批唐宋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唐宋时期居住遗址以及有明确纪年的唐宋碑刻,用实物推翻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对这一遗址的争议。有关部门随即采取了保护措施。该遗址是全国所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大型唐代中晚期遗址,目前揭露部分仅是遗址一角,其北侧古玩市场范围是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勘探,该遗址核心区就在古玩市场内。但因古玩市场属于其他业主单位,所以还有其他重要部分至今未能发掘。
猫睛石,矿物名称为金绿宝石。由于其内部含...[详细]
Copyright 2003-2024 gu-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古玩网